对于存在食物过敏的宝宝,家长最头疼的就是吃什么的问题了。爱吃的不能吃,能吃的不喜欢,久而久之,由于孩子生长发育受到影响而带来的焦虑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那么到底该如何为过敏儿童准备饮食呢?下面山大附属儿童医院专家就奉上一份详细攻略。
对于刚开始添加辅食的宝贝,除已明确含有过敏原的食物外,其他辅食引入时间与正常婴儿一致。每次只添加一种新辅食,观察期为2-3天,在确认前一种辅食不过敏后再添加下一种。一般建议刚开始添加辅食时,应该以单一食物来源为佳,避免多种食物混合添加,例如可使用纯大米米粉或小米米粉,而不应一开始就选择诸如胡萝卜米粉或添加了各种果泥或蔬菜泥的混合米粉。此外,在引入新食物当天,尽量安排于白天的首餐进食,便于观察宝宝是否耐受并排除其他食物影响。辅食的添加应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一旦出现过敏症状,应及时停止进食该食物,观察过敏症状恢复情况,若过敏症状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
对于某种食物确定过敏的宝宝,不能单纯回避不吃,为保证营养均衡,在回避过敏食物的同时应该寻找过敏食物的同类食物进行替换。
食物替代原则:同类别食物之间进行替代,比如,谷薯类的相互替代:大米、小米、玉米、燕麦、小麦粉、山药、地瓜、芋头等。蛋类间的相互替代: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等。水产品间的相互替代:海水鱼虾与淡水鱼虾等。畜禽肉间的相互替代:鸡肉、猪肉、牛肉等各种肉类间的互换。水果蔬菜的种类很多,很容易找到替代食物。需要提醒各位家长的是,同类食物之间也具有同源性,并不是所有的食物都能找到替代品,家长还是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实际反应,以决定食物的合理食用。
根据食物所含营养素来替代,比如,鸡蛋过敏可以选择增加25g畜禽肉类来弥补优质蛋白质的摄入。牛奶过敏的宝宝,可以选择水解配方奶粉来替代等等。
购买包装食品时一定要学会阅读食品标签,很多标签会有温馨提示,例如包装食品的原材料有哪些,同一生产线是否生产其他食品等等。需要提醒各位家长的是,包装食品标识清晰,家长可以放心选择,但对于一些散装食品、外出就餐食物,家长还是要尽量避免食用,以免诱发孩子过敏症状的发生。
降低食物过敏性:加热可一定程度上减少免疫原性。牛奶、鸡蛋加热后可减少过敏可能。但是需要强调引入加热食物缓解症状仅仅适用于轻度过敏的患儿,一些仍可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
总之,多数食物过敏可随儿童年龄增长而自愈,故每6个月可以重新评估过敏食物的耐受性。研究发现,当过敏食物已获得耐受,尽早在饮食中重新引入者,可显著增加儿童的身高水平。故食物过敏儿童,经过口服激发试验证实可以耐受者,应及早回归正常饮食。
记者:苏珊 编辑:孙菲菲 校对:杨荷放
2025-03-25 20:30:21
2025-03-26 09:52:07
2025-03-25 20:33:14
2025-03-26 09:55:10
2025-03-25 20:36:13
2025-03-26 09:58:09
2025-03-25 20:39:06
2025-03-26 10:01:25
2025-03-25 20:42:05
2025-03-26 10: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