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14日电 题:总量增长、质量提升、变量可控——三重维度解码中国外贸半年报
新华社记者邹多为、张晓洁
7月14日,我国外贸上半年成绩单发布。
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21.79万亿元,同比增长2.9%,增速较前5个月加快0.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规模历史同期首破13万亿元,同比实现7.2%的较快增长;进口8.79万亿元,虽然同比下降2.7%,但降幅相比前5个月收窄1.1个百分点。
7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邹澜、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司长彭立峰、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闫先东、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负责人曹媛媛介绍2025年上半年货币信贷政策执行及金融统计数据情况,并答记者问。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在国新办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用“实属不易”评价这份成绩单。他说,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我国外贸保持较强韧性,实现总量增长、质量提升、变量可控。
看总量,上半年,我国进出口规模站稳20万亿元台阶,创历史同期新高,进出口比去年上半年增加6000多亿元。从季度走势看,二季度进出口同比增长4.5%,比一季度加快3.2个百分点,连续7个季度保持同比增长。6月单月,进出口、出口、进口三项指标同比全部实现正增长,且增速都在回升。
看质量,我国外贸企业抓住全球能源转型新趋势,持续增加优质绿色产品供给,加速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上半年,机电产品出口7.8万亿元,同比增长9.5%,占出口总值的60%,其中,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的高端装备增长超两成,代表绿色低碳的“新三样”产品增长12.7%。
看变量,我国不断扩大“朋友圈”,拉紧经贸合作纽带,大力提振企业信心,共同应对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上半年,我国对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实现增长,贸易规模超过500亿元的伙伴数量达到61个,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个。在对欧盟、日本、英国等传统市场实现增长的同时,新兴市场贡献了更多增量,上半年对非洲、中亚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14.4%、13.8%。
与此同时,仍要看到,个别国家滥施关税,违背国际贸易规则,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今年以来,我国进口出现负增长、中美经贸合作面临巨大压力,近期多个国际组织都下调了今年全球贸易增速。
对于上半年我国进口增速出现波动,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认为,这是国际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作为大宗商品的进口大国,大宗商品约占我国进口总值的三成,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对我国进口增速的影响较大,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内需扩大带动进口趋稳,二季度进口转为增长,而且主要是数量增长拉动,是实打实的增长。
中美贸易广受关注。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对美国进出口总值2.08万亿元,同比下降9.3%。而受美国所谓“对等关税”影响,中美贸易由第一季度同比增长转为第二季度同比下降,降幅达到20.8%。
“中美经贸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共赢。”王令浚说,近期,日内瓦、伦敦经贸会谈取得积极进展,中美贸易有所回升。6月份进出口值从5月份不到3000亿元,回升到超过3500亿元,同比降幅也明显收窄。
爬坡过坎,关键是提振信心。最新一期中国海关贸易景气调查结果显示,出口企业和进口企业信心都连续两个月回升。
展望下半年,王令浚表示,全球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增加,我国外贸稳增长仍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但多元稳定的市场、创新优质的产品、应变求新的外贸主体,让我们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2025-03-25 20:30:21
2025-03-26 09:52:07
2025-03-25 20:33:14
2025-03-26 09:55:10
2025-03-25 20:36:13
2025-03-26 09:58:09
2025-03-25 20:39:06
2025-03-26 10:01:25
2025-03-25 20:42:05
2025-03-26 10: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