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肇庆四会市的体育馆内,
年轻的柔道选手们
正在崭新的柔道垫上反复练习投技,
汗水浸透了他们的白色道服。
这座即将迎来十五运会柔道比赛的城市,
早已将柔道精神融入血脉。
冼东妹指导家乡的孩子练习柔道。四会市融媒体中心 供图
“柔道代表着积极向上的精神,还包含尊重对手、尊重规则的内涵,这种精神在肇庆很突出。”两届奥运会柔道冠军、广东省二沙体育训练中心党委书记冼东妹说道。作为从肇庆四会走出的奥运冠军,她见证了这座城市与柔道运动共同成长的历程。
2025年,
十五运会竞技组柔道项目
和残特奥会盲人柔道项目
将在四会市体育中心体育馆举行。
柔道的力与美,
再一次在肇庆这座城市的舞台上
璀璨绽放。
柔道之城
薪火相传的体育基因
肇庆与柔道的缘分源远流长。
民间自古就有尚武崇德的传统,
其勇往直前、自立自强的地域特质,
与柔道运动所倡导的“精力善用,
自他共荣”理念不谋而合。
从奥运冠军的诞生到后备人才的持续涌现,肇庆在柔道项目上的成功,源于一套科学完善的发展体系。以四会市为核心,60多所中小学全面开展柔道操,14所柔道特色学校建立专业训练室,配备LED屏幕、标准柔道垫等设施。荔枝湾小学每周每班开设柔道课,周开泉小学通过大课间推广柔道操,还组建专门的柔道队开展针对性训练。
四会市周开泉小学柔道队跟着柔道教师的口令,进行翻滚、受身、背投等专项练习。南方+记者 施亮 摄
人才培养体系日益完善。仅今年,四会市就组织300多名体育老师参加柔道教练员培训,通过特招与社招相结合的方式,让14名专业运动员出身的教师走进校园。
国家一级运动员叶玉媚
就是其中之一,
她表示:“看到孩子们对柔道的热爱,
就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肇庆运动员活跃在国内外赛场。来自怀集的卢童娟在全国十四运会获得柔道女子57公斤级金牌,如今致力于推广柔道运动,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来自广宁的青年选手刘思敏多次在全国和省级比赛中获奖,现效力于广东省柔道队。
卢童娟
赛事赋能
柔道文化的全民普及
肇庆近年来承办了
一系列高规格柔道赛事。
2019年全国柔道锦标赛、柔道大师赛,2024年全国柔道积分赛,以及“奔跑吧·少年”广东省青少年柔道锦标赛等省级赛事,让市民能够近距离感受柔道魅力。
2024年省青少年柔道锦标赛吸引了全省18支代表队的486名运动员参赛,2025年省中小学生锦标赛更是汇聚了39所学校的344名选手。
2024年广东省青少年柔道锦标赛在四会举行。通讯员 何洪锋 摄
这些赛事
不仅为运动员提供了展示平台,
更让柔道运动深入市民生活。
2025年广东省中小学生柔道锦标赛在四会市衡立实验学校举行。图源 广东省柔道协会
柔道文化已超越竞技本身,
成为滋养城市精神的养分。
从专业选手赛前的鞠躬礼仪,
到校园里“没有第二就没有第一”的互助训练,
柔道所蕴含的尊重、友谊、热爱等精神,
与肇庆的城市气质高度契合。
业余柔道爱好者丘鹏常去弘轩柔道馆训练,他告诉记者:“肇庆人对柔道的热情是刻在骨子里的,从奥运冠军到普通市民,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爱着这项运动。”
多元赛事
擦亮“大湾区运动之城”名片
借助十五运会东风,
肇庆正加速“柔道之城”建设步伐。
四会市体育中心体育馆
完成了无障碍设施、信息化系统等改造,
达到国际赛事标准;
“选星计划”通过微信小程序
接收社会推荐与自荐,
打通基层人才输送渠道。
赛事经济正在成为肇庆发展的新引擎。随着十五运会女足、毽球等项目的相继举办,以及体操、柔道项目的即将开赛,肇庆的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办好一场赛,提升一座城”的理念正在这里得到实践。
柔道项目展示。通讯员 何洪锋 摄
肇庆市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以柔道为特色,以十五运会为契机,全面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让肇庆真正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运动之城’。”
11月10日至17日,
十五运会柔道比赛将在肇庆举行。
这座以柔道为荣的城市,
正以饱满的热情迎接四方来客。
四会市体育馆。廖文奕 摄
从奥运冠军冼东妹的辉煌成就,到校园里孩子们的柔道操;从专业选手的赛场拼搏,到普通市民的日常训练,柔道已经成为肇庆最鲜明的体育印记。
在这里,柔道不仅是竞技体育,
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城市精神。
肇庆,这座“柔道之城”,
正以柔道为媒,向全国展示着
“粤港澳大湾区运动之城”的独特魅力。
◆ 资料来源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浩辉)
2025-03-25 20:30:21
2025-03-26 09:52:07
2025-03-25 20:33:14
2025-03-26 09:55:10
2025-03-25 20:36:13
2025-03-26 09:58:09
2025-03-25 20:39:06
2025-03-26 10:01:25
2025-03-25 20:42:05
2025-03-26 10: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