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云新闻】
2025年以来,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积极推进以工代赈项目实施,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通过“项目建设+劳务报酬+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设置”模式,实现群众就近就业、增收致富。
景谷县围绕农村生活、交通、水利基础设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公益性基础设施等群众需求迫切、带动效应强的领域,建立“县—乡—村”三级项目储备库。针对返乡农民工、家庭经济困难高校毕业生、未就业退役军人和脱贫人口(含易地搬迁脱贫人口)、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等重点群体优先选择群众参与度高、技术门槛低的项目,如村组道路硬化、小型农田水利等。截至6月底,全县共储备以工代赈项目17个,总投资10756万元。
景谷镇文东村通过“地毯式”摸排以及村民代表大会宣传动员,精准摸排出适龄务工人员79名,其中71名人员表达了投身项目建设的强烈意愿。在明确劳务缺口的基础上,景谷镇政府聚焦文东村两个村民小组的基础设施短板,发现串户路、主路尚未硬化,人畜分离设施也未达标,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景谷镇政府秉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了详细规划,统筹各方资源,精心谋划出景谷镇文东村中央财政以工代赈建设项目。该项目的实施,成功实现了项目建设与民生保障的深度融合与同频共振,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成为推动乡村繁荣的源头活水。
景谷县发改局按照政策导向,指导建设单位按照“先有群众、后有项目”的原则,积极编报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时组织景谷县财政局、景谷县人社局、景谷县自然资源局、普洱市生态环境局景谷分局、景谷县交通运输局等部门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前置性审查,主要针对建设内容是否合规、组织群众务工落实情况、劳务报酬发放要求、项目创新组织方式、项目前期手续完备情况等进行前置性审查,要求申报的项目均符合以工代赈政策要求,“赈”的作用发挥较为明显、项目前期手续完备、资金投向范围合规。截至目前,2025年以工代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前置性审查会议共开展4次,申报10个项目。
景谷县发改局全过程参与项目监管,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制度,动态跟踪问效,督促按质按量完成项目建设,确保项目效益最大化。项目建设单位组建工作专班,召开项目建设政策宣传会和务工人员岗前培训会,围绕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和期限、资金规模和来源、工程标准、劳务报酬、工程量、责任人及监督举报电话等信息做好项目公开、劳务报酬发放,全程严格督促项目建设进度,确保项目按计划有序推进。
2025年,景谷全县累计实施以工代赈项目5个,争取以工代赈专项资金3488万元,预计发放劳务报酬1140余万元,带动860余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约1.32万元。以工代赈,赈的是民生,扶的是志气,强的是根基。景谷县将坚持“赈”的初心,把项目建设与群众增收紧密结合,让更多群众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收获获得感、幸福感,绘就共同富裕新图景。
来源:景谷县融媒体中心
云南日报-云新闻通讯员:左登鸿 记者:沈浩
责编:李兴文
审核:黄芳
本文来自【云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2025-03-25 20:30:21
2025-03-26 09:52:07
2025-03-25 20:33:14
2025-03-26 09:55:10
2025-03-25 20:36:13
2025-03-26 09:58:09
2025-03-25 20:39:06
2025-03-26 10:01:25
2025-03-25 20:42:05
2025-03-26 10: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