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牛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梅雨季也要警惕中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0 21:33:00    

近期,全国多地处于梅雨季,高温高湿的气候让人感到不适。日前,74岁的王大爷骑车时,毫无预兆地从车上栽倒,不省人事。路人见状,急忙拨打急救电话,将他送上救护车。


在救护车上,王大爷心搏骤停,自主呼吸也随之消失。医护人员争分夺秒,立即为其进行心肺复苏。抵达医院急诊科后,救治团队接力进行心肺复苏,并实施气管插管通气。经过8分钟全力施救,王大爷的大动脉恢复了搏动,暂时脱离生命危险。




心脏检查揪出“真凶”


入院检查时,王大爷的体温接近40摄氏度,并出现了代谢性酸中毒及急性心肌梗死的表现。


医生怀疑王大爷患上了热射病,不排除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情况,紧急为其进行了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王大爷的心脏没有致命性损伤。最终,王大爷被确诊为热射病。


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分为劳力型(青壮年在户外作业、运动时发病)和经典型(老年人、体弱者在闷热环境中发病),王大爷正属于后者。研究显示,热射病的致死风险极高,幸存者也可能遗留脑损伤、肾功能障碍等后遗症。


经过抢救,王大爷的体温降到了38摄氏度,呼吸和心率也趋于平稳,并恢复了意识。经过几天的治疗,王大爷顺利出院,没有留下后遗症。


梅雨季也是高危天气


让王大爷和家属感到不解的是,当天的气温并不是很高,王大爷怎么会患上热射病呢?


杨建敏介绍,很多人以为只有烈日暴晒才会导致中暑。殊不知,梅雨季的高湿度也是“隐形杀手”。梅雨季的湿度较高,人体感觉闷热,即使气温未达35摄氏度以上,仍然可能因汗液蒸发受阻,导致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当环境湿度超过60%,汗液难以蒸发散热,热量在体内越积越多,有的人会在不知不觉中患上热射病。


更可怕的是,有些患者仅表现为精神萎靡、浑身乏力,一开始只是觉得“有点累”,根本没意识到危险临近。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及户外工作者一定要警惕热射病。


这些“陷阱”要当心


“每年的梅雨季,我们都会接诊因热射病引发心脏问题的患者。”杨建敏无奈地说,这类患者往往没有头晕、呕吐等典型中暑症状,很容易被误诊。在临床中,部分热射病导致的休克容易和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休克混淆,有些患者可能同时患有热射病和急性心肌梗死。


梅雨季结束时,气温会急剧上升,热射病的诱发因素大大增加,杨建敏强调:“一旦出现胸闷、乏力、意识模糊等症状,千万别硬扛,应立刻就医!”


如何预防热射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