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牛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夜间高铁呈现流动中国的温度与速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0 15:12:00    

7月5日凌晨1时25分,广州南站的站台上依然灯火通明。G4026 次列车缓缓驶出27站台,载着满车旅客奔向重庆西站。这趟暑运首趟始发夜间高铁的开行,不仅标志着华南最大交通枢纽开启通宵模式,更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观察中国高铁发展的新窗口,当技术突破的锋芒之外,藏着的是对人的需求的极致回应。

广州南站的夜间高铁,首先破解的是暑运高峰的供需难题。作为日均到发旅客近47万人次的超级枢纽,这座车站在2025年暑运将迎来日均62.8万人次的客流高峰。旅游流、探亲流、学生流的叠加,让白天的热门线路频频告急。56趟夜间高铁的精准加开,像为拥堵的交通血管打开了分流通道,重庆、成都、武汉等热门方向的运力瓶颈得到有效缓解。这种“白天不够夜晚补”的调度智慧,背后是对客流数据的精准研判,更是交通供给侧改革的生动实践。当凌晨的列车载着务工者的行囊、学子的憧憬、家庭的期盼驶向远方,流动的不仅是人口,更是一个个鲜活的民生图景。

夜间高铁的价值,更在于延伸了服务的时间维度。在多数人酣然入睡的凌晨,广州南站的工作人员仍在忙碌:“初心·春澜”班组长钱起龙带领职工保障热水与食品供应,郭运华团队协调公交出租延长服务时间。从站台引导到充电服务,从站内帮扶到“最后一公里”衔接,这种全链条的夜间服务体系,打破了“交通枢纽夜间功能弱化”的固有认知。当深夜到站的旅客发现,公交接驳车仍在等候,便利店的灯光依然温暖,这种超出预期的服务体验,正是“人民铁路为人民”宗旨的具象化表达。高铁的进步从不只体现于时速表上的数字,更藏在深夜站台的一杯热水里,写在工作人员熬红的眼睛中。

作为华南交通枢纽,广州南站的夜间调度堪称一项系统工程。加开的56趟列车需要与既有线路精准咬合,避免影响凌晨的线路维护;数千名旅客的集中进出,考验着站房的引导能力与应急处置水平;公交、出租等接驳工具的联动,更是对城市综合治理能力的隐性考试。这种“零差错”的夜间运转,背后是中国高铁全产业链优势的集中释放,从列车调度系统的智能算法,到站房设施的人性化设计,再到跨部门协同的治理效能,每一个环节的无缝衔接,共同托举起这趟“不打烊”的民生列车。

夜间高铁的开行,更深远的意义在于重塑了时空观念。在过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节奏同样约束着交通出行,深夜的火车站往往意味着滞留与不便。而如今,凌晨的高铁不仅运送旅客,更在输送机遇,务工人员可以利用夜间出行节省白天工时,商务人士能压缩行程提高效率,学子们则能避开高峰降低出行成本。这种时间维度的拓展,本质上是对社会运行效率的提升,让 14亿人的流动更加自由从容。当广州南站的灯光与全国18个铁路局的调度中心实时联动,一幅24小时不停歇的流动中国图景正徐徐展开。

从CR450动车组的450公里时速,到深夜站台上的一杯暖心热水,中国高铁的发展始终沿着“速度”与“温度”两条轴线前行。在世界高速铁路大会聚焦前沿技术的同时,广州南站的夜间高铁提醒我们:交通强国的建设,既要能在科技赛道上领跑全球,也要能在民生细微处传递温情。当暑运的客流高峰遇上深夜的列车鸣笛,流动的中国正以更包容的姿态,承载着每一个普通人的梦想与期盼,驶向更广阔的明天。(文 张晓洁)

来源:金羊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