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牛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民生记事本”记录乡亲们的幸福生活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3 08:00:00    



每天清晨五点半,茂林村的薄雾还未散尽,刘国超就已经出现在蔬菜大棚里。“刘书记比我们庄稼人起得还早。”村民刘志强笑着说。这位“70后”驻村第一书记,来自德惠市公安局,他同该局派驻德惠市松花江镇茂林村驻村工作队一起,用700多个日夜的坚守,使这个小村庄焕发新生。


“产业振兴不能搞花架子,要让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刘国超指着成片的蔬菜大棚说。他推出“三包一保”模式(包技术、包销售、包效益、保底分红),将闲置大棚改造成“致富车间”,带动户均年增收1.2万元。为解决肉牛养殖户的饲料难题,他驱车200公里考察企业,最终促成“秸秆换饲料”合作,仅此一项每年为养殖户节省成本15万元。通过对接有机农场,他将原本无人问津的蚯蚓粪以每吨800元的价格销往外地。站在堆肥场前,刘国超黝黑的脸上满是自豪。两年来,他带领村民发展起“棚膜经济+特色养殖+电商销售”的立体产业体系,使村集体收入不断增加。


3年前,刘国超还是个“养牛小白”,为了给村里探索新的增收项目,他主动学习养牛知识,和乡亲们共同饲养繁殖母牛50余头。为了节约养殖成本,刘国超从饲料采购、饲喂、粪污清理以及接产和犊牛护理等方面入手,通过3年的实践变成了行家里手。


“民生记事本”是刘国超手机里最重要的文件,里面记满了村民的急难愁盼问题。翻开“民生记事本”,能看到他为薛庆凯协调特殊药品的购药记录,有曹凤明家危房改造的施工草图,还有于永生孙子孙女的转学证明复印件……


刘国超狠抓队伍建设,今年上半年先后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及村民代表开展环境集中整治活动10余次,清理垃圾、疏通沟渠,村庄环境卫生得到极大改善。他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改造供水管网,使其覆盖8个自然村,惠及1800余人,让村民喝上放心自来水。同时,也为乡村生态宜居奠定基础。


针对村民纠纷,巧解千千结。他带领工作队建立“村警+驻村干部”调解机制,充分发挥村警熟悉村情民意、驻村干部德高望重的优势。组织驻村干部定期入户走访,上半年累计走访350户,及时了解村民诉求,排查矛盾纠纷。对于发现的隐患,第一时间介入调解,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2起,维护了村屯和谐稳定,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



来 源:长春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