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牛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影评丨《看见皮洛》: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1 14:34:00    

《看见皮洛》是四川省广播电视局2023年度四川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广播电视文艺精品扶持作品,是由四川广播电视台、四川文化产业投资集团联合出品,四川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摄制的考古科普纪录片。

该片以四川稻城皮洛旧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发掘为主线,通过XR沉浸式拍摄技术重现旧石器时代人类迁徙的壮阔史诗,并邀请专家学者深入浅出解读人类征服极端环境的历程,思想性、艺术性、专业性、科技感俱佳。它以独特的视角、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深刻的学术内涵,不仅记录了考古现场的真实细节,更通过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探讨了人类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智慧以及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看见皮洛》于2025年6月24日至27日在央视纪录频道(CCTV-9)、四川卫视播出,并在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等网络平台陆续上线。据媒体报道,该片播出后,“二十万年前人类为何踏上高原”“皮洛遗址考古标本多到装不下”“四川皮洛考古圈粉外国学者”等话题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热度居高不下,热播期间节目美誉度100%,位列全网热播纪录片融合传播指数榜第一,在客户端播放量超100万次。弹幕刷屏“考古比追剧还上头”,受到公众的高度关注和喜爱。

一、背景与意义:皮洛遗址的发现

皮洛遗址位于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缘,平均海拔超过3750米。遗址的发现具有重大学术意义,它不仅是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的重大突破,更是世界考古学界的重要发现。皮洛遗址的年代最早距今已超过20万年,意味着人类至迟在20万年以前就登上了青藏高原东缘。它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数量丰富、地层与时代清晰的阿舍利技术遗存,是世界上首次在高海拔地区发现典型的阿舍利技术体系,填补了该地区乃至青藏高原旧石器时代考古的一项空白。

阿舍利文化是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一种文化类型,以其精美的手斧和薄刃斧而闻名。这些工具的制作工艺复杂,反映了当时人类的高度智慧和技术水平。皮洛遗址出土的大量阿舍利手斧,不仅展示了古人类的生存技能,还揭示了早期人类在青藏高原的活动轨迹。

二、壮美遗址背后的影像探索: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看见皮洛》纪录片创作团队历时三年,全程跟踪记录了皮洛遗址的考古发掘过程。摄制组在高海拔、低氧、极端天气等艰苦条件下,捕捉到了考古队员们的日常工作细节,以及遗址发掘中的亮点和难点。

该片采用了多种拍摄手法,包括实景镜头、XR技术以及富有诗意的镜头语言。实景镜头展现了皮洛遗址的壮美与宏大,让公众仿佛置身于考古现场。XR技术则通过虚拟场景的构建,将远古人类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呈现在公众面前,使公众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古人类的生活状态。

XR技术的运用是该片一大亮点。通过XR技术构建的虚拟场景,公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远古人类的生活。例如,纪录片中展示了古人类如何利用手斧进行生产生活的场景,以及青藏高原的抬升过程和人类迁徙路线的动态沙盘。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公众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古人类的生存智慧。

此外,该片在视听呈现上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水准,镜头语言充满诗意,通过推拉摇移、航拍与特写等手法,在考古现场、虚拟复原与宇宙星空之间建立起哲学层面的对话。例如,镜头多次聚焦于考古学家与石器的特写对切,学者的眼镜片倒映着手斧的轮廓,瞳孔里闪烁着石刃的冷光,这种互视结构消解了历史的距离感,让公众仿佛与远古人类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三、学术价值与科普意义,文化内涵与思想深度

《看见皮洛》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部具有深厚学术价值的纪录片。从策划到成片,该片得到了四川省文物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以及国内外旧石器相关领域顶级专家的学术支持。专家们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将复杂的考古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内容,让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皮洛遗址的重大意义。

该纪录片的科普意义在于,它将考古学的专业知识与大众传播相结合,降低了考古学的“专业门槛”,让更多公众能够了解旧石器时代的历史和文化。通过纪录片的传播,公众不仅能够了解到皮洛遗址的考古发现,还能感受到考古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和对历史的敬畏。一位网民在社交媒体上写道“考古学家们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工作,却依然保持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对科学的执着。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真正的英雄”。这种对考古工作者的尊重和理解,也反映了《看见皮洛》在传播考古文化方面的成功。

《看见皮洛》不仅记录了考古发现,更探讨了人类文明的起源与发展。该片通过考古遗址的发掘,展现了人类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智慧,以及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皮洛遗址的阿舍利手斧,不仅是古人类智慧的结晶,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证据。该片的结尾,将皮洛遗址的手斧升上雪山之巅,穿越云层,在浩瀚星空中定格为地球的蓝色光斑,这一镜头不仅展示了人类文明的伟大,也引发了公众对人类存在意义的思考。

四、从考古遗址到文旅新地标,点燃甘孜文旅新引擎

《看见皮洛》热播后,引发了众多网民的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有力助推当地文旅产业发展,提升了旅游热度。

据报道,该片播出后,甘孜热门景区套票被秒空,4万多人参与抢票,川西旅游搜索量暴涨200%。许多网民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希望亲自前往稻城皮洛遗址,感受这片古老土地的魅力。

《看见皮洛》的热播还带动了当地文创产业的发展。稻城县联合多方制作发布多首与皮洛遗址相关的歌曲,如《梦回皮洛》《远古的石头会说话》等,并开发了一系列文创产品,其中,以出土文物“皮洛手斧”为原型的考古盲盒一经推出便“一盒难求”。这些文创产品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也为当地文旅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看见皮洛》还为稻城县打造文化旅游新地标提供了有力支持。稻城县委宣传部表示,未来,皮洛遗址公园的建设将秉持对遗址“最小干预”的原则,充分尊重自然地形,避免对遗址造成破坏。同时,遗址公园内将修建考古大棚和展示栈道,游客可以在不影响考古工作的情况下参观考古发掘现场及出土文物。这种将考古与旅游相结合的方式,不仅提升了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也为遗址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五、结语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看见皮洛》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容,为公众提供了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它让我们在欣赏纪录片的同时,也重新审视了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正如一位观众所言,“这部纪录片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我们每个人都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部分,而了解过去,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

未来,我们期待更多像《看见皮洛》这样优秀的纪录片能够将科普与艺术完美结合,让更多公众感受到考古学的魅力和人类文明的伟大。同时,也希望这部纪录片能够继续激发公众对历史文化的热爱,推动更多人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来。

供稿:四川广播电视监测中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