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记者 孙靓 济南报道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5月19日下午,在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这句承载着齐鲁大地好客情怀的古语,为即将到来的国际盛事定下了温暖的基调。
山东省委外办主任、省对外友好协会会长蔡先金介绍,2025年5月26日至30日,“2025山东国际友城合作交流周”将在山东举办,主会场设在济南。届时,来自47个国家的120余个省、州、市的900余名外宾将齐聚一堂,共赴这场以“携手同行,合作发展”为主题的友谊盛会。
山东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省份,自1979年开展国际友城工作以来,已与106个国家的地方政府建立了702对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数量居全国第二位。这些友城不仅是山东对外交流的桥梁,更是推动务实合作的强劲引擎。从一汽——大众华东生产基地到南张楼村土地整理,从技术合作到人才交流,友城合作结出了累累硕果,为双方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今年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一历史节点举办友城周,既是对和平与发展的致敬,也是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此次友城周活动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将举办26多场形式多样的活动,涵盖政治、经济、文化、青年交流等多个领域。”山东省委外办副主任、省对外友协常务副会长陈白薇介绍。5月27日上午,启动仪式暨友好省州长对话将拉开帷幕,重要嘉宾致辞、友城故事分享、合作签约、“济南倡议”发布等环节将全景展现山东与友城合作的成就与机遇。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活动还将颁授“友城杰出伙伴”称号,表彰那些为促进中外友好作出突出贡献的国际友人。
经贸合作是此次活动的重头戏。5月27日下午的友城企业对接洽谈会,将组织来自现代农业、装备制造等领域的近200家中外企业开展“一对一”洽谈。截至目前,外方企业合作需求已发布60余家,而山东企业的报名数量已突破100家,供需对接的热度可见一斑。例如,白俄罗斯维捷布斯克州企业带来的农业畜牧、汽车配件等领域的合作需求,已吸引80多家山东企业积极响应。
如果说经贸合作是友城周的“硬实力”,那么人文交流则是其“软魅力”。活动期间,“感知新山东”——友城经贸合作齐鲁行将组织外宾分赴济南、青岛、淄博、聊城等地参访,让国际友人近距离感受山东的发展脉动与文化底蕴。在聊城,太平洋岛国的嘉宾将参与“解码中国乡村振兴”主题活动,探寻中国乡村发展的密码;在淄博,300余名中外嘉宾将齐聚“国际青年交流大会”,以青春之名共话未来。
国际友城是地方对外交往的重要渠道,也是文化和旅游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据悉,同期还将举办“好品山东”非遗展,遴选济南皮影戏、济南剪纸、临沭柳编、曹州面人等极具山东特色的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届时,老中青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同台亮相、现场炫技。此外,还将组织来自7个国家和地区的59名国际旅行商在山东实地考察。
山东国际友城工作的成功,离不开多年的深耕与创新。46年来,山东与80个沿线国家建立了409对友城;深化与周边国家合作,与29个周边国家缔结271对友城;依托“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等国家级平台,与岛屿国家建立21对友城,形成了覆盖广泛的国际“朋友圈”。在平台建设上,山东打造了“友好省州领导人峰会”“东北亚地方政府联合会”等10余个双多边机制,以及“拉美桥”“非洲桥”等特色交流品牌。2019年和2023年,山东举办的国际友城合作发展大会、世界友城论坛暨友好省州领导人大会,更是将开放合作的平台能级提升到新高度。值得一提的是,山东还以友城为纽带,建立了近5000对友好学校、医院、媒体等基层结对关系,举办了600多场文化交流活动,在20余个友城设立“尼山书屋”和“山东之窗”,让友谊的种子在民间生根发芽。
从黄海之滨到泰山之巅,从孔子故里到黄河入海口,山东正以海纳百川的胸怀,与友城伙伴携手同行,共同书写合作发展的新篇章。相信这场跨越国界的盛会,必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更多山东力量,也为世界增添一份确定的温暖与希望。
2025-03-25 20:30:21
2025-03-26 09:52:07
2025-03-25 20:33:14
2025-03-26 09:55:10
2025-03-25 20:36:13
2025-03-26 09:58:09
2025-03-25 20:39:06
2025-03-26 10:01:25
2025-03-25 20:42:05
2025-03-26 10: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