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之岛,亲亲上合。
七月的青岛,红瓦掩绿树,青山连碧海。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又一次迎来了上合组织国家的重要客人。这一次,客人们是来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大会。
再过一个多月,上合组织就将迎来一件大事,举办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届峰会——天津峰会。这是自2018年青岛峰会之后,中国再次“做东”。
七年,一个轮回。正是在青岛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政府支持在青岛建设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这才有了后来上合示范区的落地建设、加快发展。
上合示范区是带着重大使命诞生的——在青岛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旨在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拓展国际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合作、商旅文化交流等领域合作。
如今,这方热土发生了哪些变化?近日,大众日报·大众新闻记者走进上合示范区,遇到了吉尔吉斯斯坦学生诺娜,听她讲述了自己的“上合故事”。
吉尔吉斯斯坦学生诺娜:
上合组织经贸学院里收获多
在电影《天下无贼》中,葛优有句经典台词:“21世纪最缺的是什么?人才!”
2020年,中国跟上合组织成员国的贸易额是2450亿美元,到了2024年,直接涨到了5125.4亿美元,4年时间增长一倍多。这说明啥?上合组织国家间的贸易正快速发展,这背后离不开人才,尤其是懂技术、会做生意的人才。
这一背景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学院应运而生。它的定位很清楚:给上合组织国家培养经贸人才,顺便搭个多边经贸合作的平台。说通俗点,就像是贸易人才的“孵化器”。
那么,这学院咋培养人?
一起来听听诺娜的故事。诺娜来自吉尔吉斯斯坦,来学院学了一年后,能说中文了,还学会了网络直播和电子商务。网上带货没多久,就有了不少粉丝。学院不光教语言,还带着学生到工厂去。一次去胶州市李哥庄镇的饰品厂参观,诺娜被蝴蝶发夹、水晶手链等吸引住,拍了几张照片发到社交平台。
结果,她的朋友迪娜秒回:“诺娜,这耳环给我买一对!”迪娜收到货后,戴着拍了个TikTok视频,结果评论区里不少“求链接”的留言。诺娜开超市的姐姐也打来电话:“咱这里市场就缺这种货,赶紧谈代理!”诺娜回了趟国,把样品往姐姐超市一摆,大受欢迎,隔壁珠宝店老板都跑来问进货渠道。
学院不只教学生,还会直接牵线搭桥。
今年3月,上合组织经贸学院跟哈萨克斯坦的Yassa教育平台合作,办了中哈农业企业研修班,18个哈萨克斯坦农业企业老板带着合作意向来了。研修期间,他们跑去潍坊、烟台,实地看山东的农业技术和设备。
有个学员家里种了1500公顷地,在潍坊看到那些大型农机时,他眼睛都直了:这些“大家伙”要是开到我们农场,效率不得起飞?学院二话不说,立马安排他跟企业代表对接,现场看货谈生意。
上合组织经贸学院2022年刚成立,现已办了305期培训班,培训超2.1万人次,其中上合组织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学员有3331人。
它的触角还伸到了海外,在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蒙古国设了5个联络中心。跟高校合作也不含糊,莫斯科国立大学、复旦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60多所中外高校都成了它的伙伴,搭了个“N(海外高校)+1(经贸学院)+N(国内高校)”机制。
编辑:周艳 王文珏
策划:梁旭日
2025-03-25 20:30:21
2025-03-26 09:52:07
2025-03-25 20:33:14
2025-03-26 09:55:10
2025-03-25 20:36:13
2025-03-26 09:58:09
2025-03-25 20:39:06
2025-03-26 10:01:25
2025-03-25 20:42:05
2025-03-26 10: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