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牛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国家级,贵阳+1!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31 11:09:00    

日前,国务院公布第四批34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贵阳图云关抗战纪念园名列其中。

据了解,本次入选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是在各地遴选推荐、社会公开征集、实地调研查看、专家和相关部门集中研究论证基础上,综合考虑纪念意义、建设规模、保护管理以及作用发挥等情况遴选出来的。其中大多已被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贵阳图云关抗战纪念园位于贵阳市南明区园林路森林公园,公园北大门的图云关一带是抗战时期救护大本营。1939年至1945年,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驻扎于图云关,指挥全国各战区战地救护、医疗、医防工作,是抗战时期整个救护体系中最有系统、最具规模、分布区域最大、技术功能最强的战地救护组织,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1983年9月,贵阳市人民政府将图云关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11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将“国际援华医疗队旧址”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贵阳市委、市政府在图云关建“国际援华医疗队纪念碑”;2022年,中国红十会救护总队贵阳图云关抗战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据介绍,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贵阳图云关抗战纪念园园区面积达3公顷,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旧址、林可胜住所、国际援华医疗队纪念碑、高田宜墓等历史遗迹被精心保护,并新建了纪念馆、史诗墙、追思园、殉职员工纪念碑(复原)等设施。

此外,位于遵义市湄潭县湄江镇和永兴镇的湄潭浙江大学旧址也入选了第四批34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杭州局势危急。为保存教育力量,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率领全体师生开始西迁办学的历程。1940年,经历多次辗转,浙江大学在遵义、湄潭落脚,文学院、工学院、师范学院的文科系在遵义,理学院、农学院、师范学院理科系在湄潭。当时,湄潭全城遍布浙大教室、宿舍、农场、实验室、体育活动场地。其中,贵州三大文庙之一的湄潭文庙,成为浙江大学校部所在地。如今的湄潭文庙,已成为浙大西迁历史陈列馆。

据悉,湄潭浙江大学旧址包括湄潭文庙(办公室、图书室旧址)、天主堂(谈家桢等教授住处)、义泉万寿宫(研究生院旧址)、西来庵(湄江吟社旧址)、双修寺(理学院物理系旧址)、永兴分校教授住处、农学院畜牧场实验楼旧址、欧阳曙宅(文艺活动旧址)、李氏住宅(学生住处)9处。2006年,湄潭浙江大学旧址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记者 郑文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