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刚漫过仁怀山间的薄雾,一辆辆蓝色新能源公交车缓缓驶出站台。车窗内,拎着菜篮的老人盼着进城赶集,背着书包的学生奔赴校园,装满新鲜蔬菜的村民等着 “出山” 售卖…… 这流动的图景,不仅是仁怀群众日常出行的缩影,更是当地以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破解民生痛点、激活乡村振兴动能的生动注脚。
城乡交融,交通先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打通城乡交通“最后一公里”成为缩小城乡差距、激活乡村活力的关键。2023年9月,仁怀成功入选第三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全国示范创建县。乘着贵州推动农村客运高质量发展的东风,仁怀主动扛起改革重任,以 “国有化改造、均等化服务、长效化保障” 为核心路径,靶向破解过去城乡客运 “散、乱、差” 的顽疾,让群众出行的 “烦心事” 变成 “舒心事”。
“以前农村客运像‘散兵游勇’,车又旧、票价高,还没个准点,站在路边只能‘望天等’。现在不一样了,公交织成了网,打开‘车来了’APP 就能看实时到站信息,心里踏实多了!”在茅台镇公交站台,居民王梅的话里满是对改革的认可。
从 “路边苦等” 到 “扫码即走”,从 “农货困深山” 到 “黔货进城门”,仁怀的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正以看得见的变化重塑城乡联系。线路优化是第一步,新开通的21条城乡公交线路如银线串珠,实现所有乡镇全覆盖;针对大坝、长岗两镇的出行需求,还量身定制了8条区域公交,将15个行政村紧密串联。日常每天28趟班车准点发车,遇上赶集日再临时加车,村民们再也不用揣着零钱 “靠运气等车”。
线路织密了,“家门口的站点”和“便捷支付”又跟上了。仁怀在全市新建约300个城乡公交站点,每个站点都设有清晰指引牌;移动支付“免找零”全面覆盖,彻底解决了老人、村民“揣零钱怕丢”的顾虑。“现在手机一扫就能上车,从镇上主干道到村里小路口都有站,赶场、看病抬脚就走!”长岗镇村民李大叔对着扫码器晃了晃手机,闸门“嘀”声响起,笑容格外真切。
改革不仅要解决“有没有”,更要追求“好不好”。2024年底,仁怀全面完成108辆农村客运班线及民营公交车辆的收购处置,同步新投放99辆蓝色新能源公交车。这抹“乡村绿”,不仅让群众告别了过去“夏天像蒸笼、冬天漏风冻”的老旧班车,更以零排放、低噪音的优势,为乡村生态添了一份清爽。“你看这新车,又干净又整洁,咱农村人也坐上‘绿色专车’啦!”大坝镇簸箕坝村村民王大姐摸着崭新的座椅,语气里满是欢喜。
除了基础出行,定制化服务更让城乡往来“精准又贴心”。仁怀客运总站至长岗镇的通勤专线,成了乡镇上班族的“固定搭档”,每天准点接送;茅台机场至茅台镇的旅游专线随航班动态调整,游客下飞机就能直达酒镇,群众赶飞机也不用再辗转换乘。“以前拼车又贵又不准时,现在专线又省时间又省钱,就像为我们量身定制的!”在市区工作的周大姐说,这条通勤线让她的上下班路轻松了不少。
“公交线就像毛细血管,把城里的需求和乡下的期盼紧紧连在了一起。” 仁怀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的感慨,道出了改革的深层意义。而票价让利,更让这份 “民心暖意”持续升温。通过国有化改造与财政补贴“双管齐下”,仁怀城乡客运票价平均降幅达54%,一类乡镇全程5元、二类乡镇8元的惠民价,成了村民口袋里的“省钱经”。
票价降了,选择公交出行的人越来越多。改革后,城乡公交日均客流量从0.15万人次增至0.7万人次。这背后,是老年人进城看病不再为车费犯愁,是学生上下学坐公交更安全省钱,更是城乡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在不断 “加码”。
交通活了,物资也跟着“畅”了。在大坝镇交邮融合综合服务站,每天下午两点,分拣好的快递会准时装上公交车,由司机“顺路捎载”送往各村。目前,两条县镇村三级 “交邮融合”试点线路已像毛细血管般延伸,“公交+快递” 模式让城乡物资流动有了新通道。
村民的辣椒、酱酒等特产能便捷寄往全国,城里的网购商品也能直达家门口,彻底打通了城乡双向消费“微循环”。“以前拿个快递要跑好几公里,现在家门口就能寄辣椒、取包裹,太方便了!”簸箕坝村村民赵大爷的话,道出了“黔货出山、好物下乡”的便利。
车轮碾过赤水河沿岸的晨光,线路串联起城乡的烟火与希望。仁怀的城乡公交网,早已不只是 “出行线”。它是民生保障的 “连心线”,是物资流通的 “致富线”,更是乡村振兴的 “加速线”。
如今,这张越织越密的公交网,正载着城乡百姓的期盼、新鲜的农货、八方的游客,在赤水河沿岸铺展城乡融合的新画卷。
来源:今日仁怀
编辑:何祖嘉
2025-03-25 20:30:21
2025-03-26 09:52:07
2025-03-25 20:33:14
2025-03-26 09:55:10
2025-03-25 20:36:13
2025-03-26 09:58:09
2025-03-25 20:39:06
2025-03-26 10:01:25
2025-03-25 20:42:05
2025-03-26 10:04:09